Apr 8. 2025 - 学院动态

交流|南科大携手港大共探类器官芯片创新发展

    在生物医学研究飞速发展的当下,类器官技术作为前沿模型,为疾病机制解析与药物开发开辟了全新路径。随着生物医学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跨领域科研合作正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香港大学作为全球领先的医学研究机构,在微生物学、类器官技术及精准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则在智能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郝亮教授课题组长期专注于增材制造技术与生物医学交互的研究。3月12日,南科大设计学院特邀香港大学周婕教授、比干生物CEO张勇博士及首席科学家黄琳博士前来参观调研,并围绕类器官技术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及临床转化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专家团队还举办了题为“类器官时代的疾病建模”的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及产学研领域专家参与。

 

图1 宾主合影

 

    类器官是在实验室中利用干细胞或特定组织细胞体外培养的三维微结构,能够模拟真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用于疾病研究、药物测试及再生医学等领域。周婕教授团队在类器官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包括全球首个人类呼吸道类器官培养系统及首个蝙蝠肠道类器官模型。这些具有生理活性的类器官为病毒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及抗体功效评估提供了高效平台,其呼吸道类器官技术更荣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讲座中,周教授详细阐释了类器官在模拟微生物感染、个性化医疗及再生医学中的潜力,并分享了团队在类器官培养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科研成果。

 

图 2 周婕教授进行“类器官”学术讲座

 

    南科大设计学院郝亮教授团队在交流中展示了智能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协同创新,重点介绍了芯片设计以及精密仪器的制造与开发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专家团队分享了在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类器官培养技术的最新突破。双方围绕“医学-工程-设计”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展开深入探讨,探索如何通过南科大的智能设计优势与港大在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厚积累相结合,推动类器官技术在临床诊断与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转化。本次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搭建了新桥梁,为未来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联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 3 郝亮教授团队与专家团队进行交流

 

    周婕教授指出,类器官技术与智能设计、可再生材料的结合,将加速精准医疗的发展。南科大设计学院郝亮教授强调:“高校科研力量、临床资源与产业投资的深度融合,是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通过智能设计与精密制造的深度融合,我们希望与国际团队携手合作,共同优化类器官培养平台,开发类器官芯片,推动其在精准医疗、医学科研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提供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

    此次交流加强了大湾区科研团队之间的深度合作,为类器官技术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双方将围绕“类器官-智能制造-临床转化”这一关键链条,依托医学、工程与设计的跨学科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技术突破与应用转化,探索类器官芯片的标准化与工程化制造,共同加速前沿技术向精准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的落地应用,为全球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创新动力。

 

图 4  在实验室进行技术交流

 

 

 

 

更多资讯